10月20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简阳市农业局和四川川龙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等联合在简阳市玉城乡——四川省农科院专家大院召开了“四川丘陵区旱地油菜机播现场会”。
现场会由四川省农科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刘永红研究员主持;国家油菜产业技术系体岗位专家蒋梁材研究员、简阳市农业局李局长等领导分别在会上讲话。
四川是我国油菜生产大省,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三位,被农业部列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发展区域;同时,我国食用植物油需求大省,据预算分析,到2015年,全省菜籽油人均消费量以10kg计,共需油菜籽240万吨,四川油菜籽需求缺口为68.5万吨。因此,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产量,对保障四川食用植物油安全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通过主持和实施“国家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支撑计划”和省、市有关玉米和油菜项目,与简阳市农业局合作,针对四川丘陵旱地所占耕地比重较大,旱地油菜种植面积比重较小,发展旱地油菜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收市场前景和育苗移栽、收割脱粒两个主要生产环节需投入大量劳动力,生产成本高,急需轻、简、高效农业机械等的实际问题,开展旱地油菜的机播、机收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创新、示范推广,从而促进丘陵地区农民增收。
在现场会之前,项目专家团队,就对当地的乡镇村社干部、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进行了油菜生产机械化配套技术专题培训。
现场会,展示了2bs-2型油菜精量播种机、2byc-3型油菜直播机、2byj-4油菜浅耕精播施肥联合播种机等不同油菜直播机的播种效果以及人工育苗移栽同移栽机移栽的比较;项目承担单位在简阳市玉成乡建立了一个旱地油菜机播机收示范片,示范推广品种为川油36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优质高产“双低”品种,具有品质优、纯度高、产籽量和产油量高、抗逆性强等突出优点。计划核心示范面积为1000亩,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配套,示范片平均目标亩产175公斤以上,其中单块高产攻关田块目标产量200公斤/亩,同时,示范区播种收获效益提高6~10倍,每亩减少生产成本50%以上。
召开此次现场会,旨在开展旱地油菜机播机收及配套高效管理技术的现场示范,实现旱地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辐射带动全省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降低油菜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探索在丘陵地区“地方政府、大型企业(机械)、科研单位、推广体系”等各方面力量整合联结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新机制。
四川省农科院和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以及简阳市农业局、相关乡镇的负责人、农技员和农民以及四川川龙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负责人等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